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专题>>图书馆>>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目送》
发布时间:2017/12/26 16:55:0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董倩

我们说先来了解一下作者。

龙应台,女,祖籍湖南衡东,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1974年毕业于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我们再来看一下龙应台的写作风格。龙应台的文字,“横眉冷对千夫指”时,寒气逼人,如刀光剑影。“俯首甘为孺子牛”时,却温柔婉转,仿佛微风吹过麦田。

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三部分还有一个代序。我们先看一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

重点赏析《目送》。

从儿子上刚上一年级的背影,到儿子十六岁到美国作交换生的背影,再到儿子上大学的背影。从父亲生病坐在轮椅上,再到父亲去世在火葬场的时候。望着背影的远去,是离愁。文章还两次提到中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这篇文章主题鲜明,以背影为线索,写了很多事。这样就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沙上有印,风中有声,光中有影。

路过一场草地上的婚礼。白色的帐篷一簇一簇搭在绿色的草坪上,海风习习,明月当空,凤凰木的细叶在夜空里飘散,像落花微微。

重点赏析《金黄》。

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在我看来就是语言优美,语言简直是太优美了。一棵普通的桑树都是那么美,在作者的笔下,人间万物都是那么美。如果想学景物描写,不妨看一下。“抬头一看,鲜红的木棉花,一朵朵像歌剧里的蝴蝶夫人,盛装坐在苍老的枝头,矜持,艳美,一言不发。”这段写的是木棉花,作者运用拟人的方法,生动地写出了木棉花盛开的情态。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最后一个部分。

第三部分:满山遍野茶树花开,其实不是鞋,是布。布,剪成脚的形状,一层一层叠起来,一针一针缝进去,缝成一片厚厚的布鞋底。原来或许有什么花色已不可知,你看它只是一片褪色的洗白。

重点赏析《魂归》:

这篇文章有很多语言描写,读完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深邃、忧愁和美丽,还让我学会了一些写作方法。如:

1.情景式开头:

《雪白的布》:我们坐在半岛酒店的咖啡厅里喝咖啡。

《共老》:我们走进中环公园。

这样写的好处是,设置了悬念,使情节发展自然。

2.善于引用:

《什么》:引用了《楞严经》

《杜甫》:引用了《花间词》,《野老歌》等

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使文章不那么平淡无味,同时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

3.多使用语言描写

《女人》:“没有办法,”她轻声地说,几乎听不见,“就是没有办法。”

《慢看》:他跑去田边问蹲着的人:“你们为什么看他们耕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文章更加生动、真实。

书中的写作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有机会可以细读一下。

我的读后感:

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篇文章就是《目送》。

这篇文章不禁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背影》,《目送》《背影》何其相似。

细细品读这篇文章,感受颇多。最深刻的就是,目送,是一种幸福。儿子上一年级,“我”目送他,“我”应该是幸福的,因为“我”见证了儿子的成长。儿子上大学,“我”目送他,“我”应该是幸福的,因为“我”看到了儿子的成长。其次就是,目送,也是一种痛苦。父亲住院时,“我”目送他坐着轮椅的背影,“我”是痛苦的,因为父亲曾为我拼命奔波,而如今却在轮椅上。父亲去世时,“我”目送他即将进入火葬场的炉门时的背影,“我”是痛苦的,因为一个我爱爱我的人离开了。

所以,我们活着的人一定要珍惜和你爱的人在一起的时光,让目送成为一种幸福!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Copyright? 2018 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 版权所有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环龙路7号    苏ICP备10201501号-2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