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课题研究>>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研究动态--课例教研
发布时间:2017-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波

《土与火的艺术》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土与火的艺术》

教时

第一课时

日期

12月 21 日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综合·探索”领域。彩陶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因此通过观察、探究、归纳等学习方式,学生初步了解彩陶的历史、制作方法及其外形特征和主要纹样,能以黏土来表现彩陶。感受彩陶的艺术魅力,提高对彩陶的鉴赏能力,培养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情结。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文化性比较强的美术课,对他们来说是新奇、有趣的,同时是陌生的,他们入学前所受的教育各不相同,心理因素也不一样,在绘画上、工艺制作上存在一定差异性。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究的欣赏与学习中,了解彩陶的历史、艺术特色,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彩陶的主要造型特征及主要的纹样类型。

2、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并能尝试用新的方式表现古老的彩陶。

3、通过欣赏与表现,带领学生近距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重点

难 点

重点:在自主探究的欣赏与学习中,初步认识彩陶的外形及主要花纹。

难点:掌握推、搓、压、切等技法,用黏土大胆表现彩陶。

教学过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工具准备

学生准备

师生互动

核心过程

情境导入——淘宝

1、挖宝藏

今天老师把宝藏带到了教室,想不想看看!宝藏现在被埋在沙里,每一组组成一个考古小队,在组长的带领下挖出宝藏!

2、拼一拼

老师告诉你这就是宝藏,看哪一组能把碎片变成宝贝!

【小结】:同学们挖出的宝藏虽然各不相同,但有着共同的名字——彩陶。(板书:彩陶)

小组合作活动

合作尝试

齐声复读

小组游戏合作激发学习兴趣

展示成果

认识彩陶

观察交流——鉴宝

思考:彩陶为什么是宝藏?

1、古老

(1)、看年份——了解彩陶悠久的历史

(2)、知技法——知道彩陶古老的制作技法

【小结】:柔软的黏土变成了各种各样坚硬精致的彩陶,这就是艺术,土与火的艺术。

2、美丽

过渡:再次欣赏挖出的彩陶,土与火的杰作,这些彩陶美吗?美在哪里?

(1)、赏外形——了解彩陶外形的特色及其实用性

【小结】:最开始的时候它的外形很简单,由口、腹、底组成的,后来人们根据需要增加颈、耳、小口、尖底等,这都是人们生活的智慧!

(2)、探花纹

每小组组成考古小队研究彩陶花纹,填写考察表。

竖起耳朵,请听考古任务:

任务一:观察彩陶上画了什么?

任务二:讨论这个花纹和我们平时画的有什么不同?

【小结】:那时的人们通过观察,把自然和生活中的动物、花、人,简化成简单而美丽的图案。

(3)、小试牛刀

思考:彩陶上还可以用其它花纹装饰吗?怎样简化呢?

思考回答

倾听感受

观看视频

欣赏表达

倾听感受

小组合作

组长汇报

小组讨论

提供思路

引发思考

观看视频

增加认识

小组合作探究

预设:

组长1:彩陶上画了鱼。

组长2:彩陶上画了很多线条和点,像漩涡……

提供思路,引发思考

大胆表现——传宝

过渡:有一位同学是这样来汇报他的观察结果的,你们喜欢吗?

1、看视频

我们也用超轻黏土模仿制作一个彩陶,观看视频学习。

【小结】:用手掌推出各种各样你喜爱的外形,再用搓、切、压等方法做出各种花纹。

2、想想说说

你想仿制一个怎样的彩陶?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观看视频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创作

视频示范,指导细节

展示评析——品宝

展示交流

1、自评

2、互评

3、教师评价

展示评析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拓展延伸——赏宝

1、欣赏瓷器图片

2、简单了解瓷器的历史与价值。

欣赏观察

欣赏感受瓷器的美与价值

板书设计

IMG_256

土与火的艺术

外形 推

花纹 简化

搓 压 切

文本框: cǎi táo
彩陶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交往互动式教学设计

课题

第19课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

教时

1课时

日期

12月 21日

教材分析: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是二年级上学期第19课的学习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这一课主要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叙述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日记等,让学生感受这种表达方式的独特魅力,并初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局部文字和图画的替换。

图画与文字相结合表现作品在小学教材里有一条纵向线索:第二册《图画与文字(一)》,第三册《想想说说写写画画》,第七册《图画文字(二)》,第八册《儿歌与童话》、《字的联想》,第十册《作文插图》、《诗配画》等,这些内容都是依据文字进行联想,并转换成合适的画面;而文字的起源则是人类祖先将生活中常见的情景和事物,转化成了文字。一个用形象展示,一个用文字说话,文字和图画都是人类传承文化的主要方式,它也是我们需要终身学习的主要内容。《想想说说写写画画》在这一条纵向线索里,学习重点是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叙述故事,难度的设置结合学生的学情来判断不宜定得过高,应该定位为初级水平,即初步认识这种方式、初步掌握方法,主要以激趣,自信运用方法为主。

学情分析:

图文结合的表现方式在学习生活中比较多见,如课文插图、绘本等,但是要让学生运用这种形式来进行表达,则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虽然是学生喜欢的阅读方式,却未必是学生擅长的描绘方式。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这节课的容量相当大,既要想想说说,又要写写画画,因而要有所侧重,学生会的不多讲,只突出重点“写写画画”来讲。第二,学生在组织文字与图画时往往随心所欲,没有一定的方法和程式,可读性不强,因而图例赏析、老师示范就很重要,我们在保证学生掌握“图文结合”的一般方法后,再启发学生突破常规,作一些小小的改变。第三,图文结合的形式虽然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学生在创作时,却会受自身知识积累的限制,想得到却画不出,或者画得很简单化,表现不出生动的形象、有趣的细节,因而老师执教时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在判断清楚学生“在哪里”,再思考“去哪里,怎么去?”那么,首先要提供一些相关图片给学生描绘时参考,其次指导学生要表现出更多的细节,才能使画面达到生动的效果。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认识图文结合叙事的表达方式,学习图文结合的叙述方法。

技能目标:能用绘画与文字相结合的形式改编自己的作文,创作图文并茂的作品。

情感目标: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到图文结合的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认识到图文结合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图画与文字相结合的方法,使作品构图合理、内容有趣、清晰地表达出作文或故事的意思。

难点:用恰当的图画表达文字的意思,并合理安排文字与图画的位置与大小。

教 学 过 程

活动板块

活动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交流方式

常规性积累

所带学习工具检查

学生自查

师生对话

核心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 欣赏故事。

2、学生比较,感受图文结合这种形式的趣味性。

问题:小朋友们刚才这个故事你觉得是用文字描述的好呢?还是像这样有图片和文字结合的好呢?

学生欣赏

学生比较

个别对话

通过故事,引导学生关注图文结合的这种表现形式

二、欣赏,感知图文作品

1、欣赏象形文字

2、了解本草纲目,回忆生活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创作的作品。

3、欣赏图文并茂的形式作品在生活中的运用。

学生欣赏象形文字。

学生回忆

学生欣赏

指名个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图文作品的基本特征

三、分层游戏,图文并茂连成文

1、游戏一

根据图片编故事

2、游戏二

根据文章择用图片

3、游戏三

选择文字替换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创编故事

根据文章选择合适的图片替换

小组讨论如何替换

学生选择文字替换图片

初步引导学生看图说话

进一步引导如何根据文章选图片

集体交流

预设:学生可能面对一些较抽象的词不知道如何替换。

四、作品欣赏,渗透创作方法

1、 欣赏其他学生的作品

2、 比较欣赏,感受排版布局

3、 教师示范

学生欣赏

学生比较欣赏

观摩示范

学生倾听

师生对话

引导学生思考落实对方法的运用

五、学生作业,实践提高

1、布置作业

师: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今天的作业要求。师读作业要求。给大家三点小提示。

将原有的小作文或自行创作的一段话变成图文并茂的形式。

◎ 合理安排文字和图片。

◎ 图片要能形象的表达文字的意思哦!

◎ 可适当装饰美化作品。

2、学生作业,教师巡回指导

明确作业要求

学生作业

明确作业要求,根据自己的作文运用所学方法创作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并收集作业。

六、作业展示,互动评价

1、互评,说一说最喜欢那张作品?你想给谁的作品提提意见。

2、自评,自己的得意之处。

3、教师点评

欣赏同学作品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提供评价参考

引导学生有效评价

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通过想想说说写写画画的方式,创作了很多的作品。聪明的贝贝就用这种方法在暑假旅游的途中创作了独特的旅游日记,留下了一幕幕精彩的回忆,生活中也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出更加精彩生动的作品。

板书设计

想想说说写写画画

图画 文字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