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课题研究>>研究动态>>文章内容
【研讨课评析】《郑成功》
发布时间:2017-1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熙玲

教 研 活 动 记 录

时 间

9.13

地 点

二楼录播室

主讲人

薛辉

负责人

蒋熙玲

主 题

关注年段特点 提升言语表达

参加人员

全校语文老师

活 动 要 点 记 录

一、执教老师自评

李叶男老师:秋游时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全文生动的描绘了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郊外游玩的情景,表现了孩子们热爱自然的欢快心情。对于这篇课文,我通过看看—读读—想想—说说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用心去体验。同时考虑到二年级的教学主要还是在读书和识字上,所以我就结合读书识字并通过情境学习这篇课文。纵观整篇课文,首先识字是个重点,其中穿插一些句子说话训练。比如对老字的教学,老的意思很多,所以我就通过构建类意识,让学生通过对字不同的意思进行组词,加深对字词的理解。认识到字在不同构词中意义的变化。

其次是课文中的语言训练,比如对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教学,我选择了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情感,并且让他们也做做诗人,写写诗,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再比如课文的一个说话训练“有时像……有时像……”我就通过同桌交流,互相说,在谈论与探索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读书的方法也很多,怎么让学生感兴趣,愿意读,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研究的重点。最后就是写字,我本着不只是老师说的原则, 主要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怎么样写好一个字。这样他们在写的时候才会真正关注他,因为这是他们亲自发现的。

钱伟芬老师:在第一课时充分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把《郑成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1、说说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会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造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3、对比课文和复述的课文,明确文章写法,感受郑成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中活动的设计紧紧围绕目标开展进行。如:出示、朗读课后习题三的六个词语后,通过了解概念,借助解释,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并结合生活实例,明确实际过程中,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下,有些词语的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抓住这个点,顺利转入课文内容,创设开展复述课文比赛这个情境,进入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这个环节。课上发现孩子们对词语的感情色彩分类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估计是太过紧张。所以我只好借助事例来创设语境,来帮助孩子们明确分类。创造性复述课文基本不会成为老师平时上课的重点,所以确定这一主题后,我自己先查找了大量的资料,了解复述的概念、分类、方法等等。经过与蒋老师的讨论,最后确定以课文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学生的听、读、对比分析,总结出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方法:抓住关键词补充情节、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注意叙述时应有条有理。后进行小组合作复述,出示具体要求:1、四人一组,确定选择课文3、4、5自然段中的一个自然段。

2、自主选用总结的创造性复述课文的方法。3、恰当选用下面具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将总结的方法学以致用。在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全班交流前,明确其余学生的评价要求:1、神情大方,声音响亮,语言生动形象。2、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补充故事情节。3、运用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生动。4、故事完整,条理清晰。5、准确地运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在全班交流中,发现孩子们还是基本能运用所学方法来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而且个别孩子的复述非常精彩,博得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

3、课堂结束时正好回扣前面创设的比赛这个情境,让孩子们继续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继续对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事件进行复述,增强了全篇课文教学的完整性,同时也正好引入结束语(即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学生的齐读也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课后布置的作业如下:1、将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评价你的复述。2、历史上关于郑成功的事情还有很多,请通过上网、读书、看电视等途径收集有关郑成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郑成功的事迹,用上今天学习的复述方法,将郑成功更多的事迹复述给同学们听。课后作业的布置应该是课堂的延伸和拓展,万万不可脱离课堂内容,应该也是紧紧围绕本课目标,本着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素养来制定。

二、专家评课

第一节课点评

薛辉校长:李老师的课堂表现出这样几个特点:1、李老师的课干脆、清晰 2、思维活跃3、借入新的理念

注意点有以下几方面:目标定位还要更清晰,教学环节中目标应与过程匹配,在识字教学中,目标定位要细致一些,具体到二会字哪几个,四会字哪几个,重点突出用字源认识理解“郊”与“老”字。比如郊这个字,应该在学生自主识字后,教师出示这个字的字源,对字古意的理解,“郊”是由交和双耳旁组成的,“交”是郊外,双耳旁是城邑的意思,结合起来就是城市和郊外交接的地方。这样小朋友就能从字源上理解字意。再如“老”字的几个意思讲清楚了,不仅自己知道还要让学生理解,仍然借入“字源”,

把古代造字法放进去,理解基础上,理清楚几个层次:“老”字可以当前缀,这样有哪些词,“老”是中的“老”是词性转换,“老”还表示年龄大,年龄大叫“老人”,按照年龄分还有哪些人,按照种族、国家、肤色呢?进行拓展类结构教学。运用一个一个点形成一个完整的认知结构。在多种自主识字方法上,老师要引到筛选,并不是所有识字方法都需要,要回到最简单的科学方法上。

关于朗读方面教学,要注意这些:1、语感不能只用“线”划,先读好词语,这段藏着几个词语:

蓝蓝的天空,一望无际,朵朵白云 2、放入句子读熟练 3、想想蓝天 一望无际放入读,读出画面感。“有时候像”,两个一组出现就是便于朗读。4、看到的云读出来 5、文中出现的“稻子、高粱、棉花”三个词语读好,这三个词语都是农作物。拓展:还有哪些农作物?三个颜色的变化:黄了、红了,白了。李老师出示的句子;( )的是( ),比较一下:文中句式为什么没有变成这样?文中突出的是颜色,李老师的句子突出的是农作物,秋天的颜色比较陌生,所以指导读出颜色的变化。

第二节课点评:

薛辉校长:针对第一部分词性的划分,概念化的东西尽量不要出示给孩子们,可以让孩子们多读一读,自由分类并说明理由,让学生尽量找出自己的语感。而且感情色彩中的中性词不宜强调,学生重点掌握褒义词和贬义词即可,关键是要让学生一定要学会在具体的语境中判断词语的感情色彩。

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前,一定要梳理文章的结构脉络,明确侧重点,理清内容的详略,然后对课文进行有选择性的创造性复述。学生的复述能力应该是在语言活动中得到慢慢的提升,不能是硬灌给孩子的。还应该通过对课文进行创造性复述,补充相应的历史、文学经典,如:《七子之歌》、《乡愁》,增强孩子们的民族归属感和自豪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