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文章内容
理论学习
发布时间:2017-12-2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金波

理 论 学 习 活 动 记 录

时 间

2017、11、17

地 点

美术准备室

主讲人

金 波

负责人

邓卫华

主 题

美术新课程标准新认识

参加人员

金波 徐文英 邓卫华 徐意 袁心怡

活 动 要 点 记 录

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新课程标准的再认识

邓卫华老师: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全新的角度,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四个领域,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美术教材质量的优劣,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审美趣味、创新能力和个性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美术教材的编写,应力求向学生提供美术学习的方法,展示丰富的具有审美价值的图像世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欣赏水平”。 新的教材观认为“教材既不是知识体系的浓缩与再现,也不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桥梁。

其实新课改带给我们的远不止上述的新理念,它带来的是一次头脑风暴。这些变革的构想,最后要依赖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贯彻和实现,因此,我们每个教师都要树立新的教育观,了解新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同行,结合小本教材的使用,为学生创建一个陶冶性情、享受美的快乐得新的美术天地。

有关于“造型·表现”的内容在课程中占了很大部分,它是课程内容中覆盖面最宽,分量最重的部分,如何带领和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更好的发现问题、学习知识、体验学习的乐趣,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美术学习活动中,“造型·表现”领域的学习方法有多种,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需求出发,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对客观世界意义的领悟,对生命意义和对生命价值的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长久兴趣。

金波老师:

“设计·应用”这一学习领域,应当强调设计是与人类的造物活动和发明创造密不可分的,从小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对于提高未来人才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欣赏·评述”这一学习领域的提出,能更好的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的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欣赏与评述是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指出了人的发展所不可缺的一个重要部分。当代艺术的发展,它呈现出与生活的联系日益密切的态势,每一个儿童将来都会接触到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和欣赏艺术的能力对儿童将来的发展来说是更重要的。在我们新的《美术课程标准》中,正是针对我国美术教育中一些薄弱的环节做了全新的改革。其中,“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就是指学生对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进行欣赏和评述,加强美学修养,逐步形成审美趣味和提高美术作品等视觉世界的感受,认识和理解。

“综合·探索”这一全新的学习领域,是对美术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一种突破,从跨学科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弥补各科课程的不足,加大了教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并有效地运用各科课程资源,充分发挥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加强跨学科教学的研究,寻找美术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代社会之间的连接点,树立新的美术教育观和人文为本的学生观,依据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共同发展的课堂。它既注重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又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评价的方式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这才是课改的最终目标。

袁心怡老师:

在设计美术课程的时候要依据美术课程的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对不同潜质的学生进行应达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比如在作业阶段可以在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加上速度快的同学可以进行多种创作等这样的要求。激发学生兴趣,设计课程要以贴近学生日常的并且他们感兴趣的经历引导,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引导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注重文化生活,通过美术课程,可以把明间文化以及对社会有用的其他美术形式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做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人和传播者。注重创新精神,在授课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要做出跟别人不一样的作品,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大胆创新。在课程内容上,不同的教学环节要达到不同的目标,从三个维度看是否达到了目标,课后必须进行反思和总结。

徐文英老师:

2011版美术课标将每个学段每个学习领域的目标表述,放在“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之中,表述方式再次回到美术过程与方法包含知识与技能,指向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求。比如第一学段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目标表述为:“尝试不同工具,用纸以及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美术课程标准中采用了合、分、合的文体表述,建构了非常完整详实的课程目标体系,有利于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对于课程目标的理解和把握。

因此,教师把握不同年级不同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体系进行对照,既考虑到教学对象不同年龄发展需求选择三维目标的侧重点,又不以偏概全脱离美术课程总体目标的要求。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