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信息
课题主持人基本情况(不超过2人) |
|
||||||||||||||||
姓 名(1) |
金波 |
性 别 |
男 |
民 族 |
汉 |
出生 年月 |
1987年 12 月 |
|
|||||||||
行政职务 |
无 |
专业技 术职称 |
二级教师 |
研究专长 |
美术课堂教学 |
|
|||||||||||
最后学历 |
硕士研究生 |
最后学位 |
文学硕士 |
|
|||||||||||||
工作单位 |
常州市新北区飞龙实验小学 |
手机(必填) |
13813585235 |
|
|||||||||||||
E-mail(必填) |
jinbowxyx@{域名已经过期} |
|
|||||||||||||||
姓 名 (2) |
|
性 别 |
|
民 族 |
|
出生 年月 |
年 月 |
|
|||||||||
行政职务 |
|
专业技 术职称 |
|
研究专长 |
|
|
|||||||||||
最后学历 |
|
最后学位 |
|
|
|||||||||||||
工作单位 |
|
手机(必填) |
|
|
|||||||||||||
E-mail(必填) |
|
|
|||||||||||||||
课题组成员基本情况(限填10人,不含主持人) |
|
||||||||||||||||
姓 名 |
工 作 单 位 |
专业技术职称 |
研究专长 |
在课题组中的分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课题主持人“十二五”期间教育科研情况 |
|
||||||||||||||||
课 题 |
课题名称 |
立项部门 |
立项时间 |
任务分工 |
完成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独 立 或 以 第 一 作 者 发 表 或 出 版 的 主 要 论 文 或 著 作(限填10篇) |
论文或著作名称 |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
发表或出版时间 |
|
|||||||||||||
小学美术教育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能力 |
|
2014-01-25 |
|
||||||||||||||
|
|
2016-11-02 |
|
||||||||||||||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5-10-15 |
|
||||||||||||||
|
|
2014-12-05 |
|
||||||||||||||
|
|
|
|
||||||||||||||
|
|
|
|
||||||||||||||
|
|
|
|
||||||||||||||
二、课题研究设计与论证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
||||
核心素养:不同的年段,人的核心素养要素有所不同,同一“核心素养”,不同的年段,具体的内涵也不尽相同,小学阶段核心素养体现在道德、能力、情意,即友善、独立、思考。 美术核心素养:即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 “愉悦性”是一种心理活动,有愉快、喜悦之意义,总的来说,愉悦感就是一种兴奋快乐的感觉!愉悦性美术课堂是指通过转变美术课堂教学方式、优化学习过程,切合学习者其个性特质和需求,探索和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的美术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让课堂充满童趣,触动儿童灵魂,满足成长需要。 |
||||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
||||
新课标要求,美术课堂具有愉悦性。从当前的课堂实践来看, 传统的教育观念一直认为美术课是一种技法课,毫无愉悦性可言。在新课标中,愉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把“愉悦”贯穿美术课?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知道和谐、愉悦高效课堂有如不约而来的风景,有不期而至的精彩。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学生积极性、能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只有当学生人格得到尊重、智慧得以显露、行为得以认同时,才能形成真正活跃、愉悦的课堂。”然而当下纵观许多美术课堂,我们发现很多美术课堂是“假愉快”、“装愉悦”、“被愉悦”,因此如何打造在美术课堂上真正让学生体会到愉悦感引发了我的思考。 “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数学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研究者对基础教育中小学生美术素养从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方面进行了探索。这些研究和实践探索,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借鉴。但是,通过相关文献研究,我们也注意到目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在研究视角上存在偏差,国内学者理论上着重于对美术素质的涵义、构成要素的研究;二是实践层面上着重对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素养的策略,缺乏对审美判断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大量教育实践证明:核心素养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巨大的影响 。国内外关于美术学习愉悦性的研究并不多,因此针对核心素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构建愉悦性的美术课堂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实践性,有关的研究成果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与探索试验中,可借鉴的具体策略方面的科研成果还较少。因此我们将研究的视角定位为:基于核心素养构建愉悦性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研究 |
||||
(三)研究目标 |
||||
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本课题将力求达到如下研究目标: 1、通过实践研究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堂的愉悦感,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构建成学生的知觉经验,积累审美体验。 2、初步形成“愉悦美术”课堂的教学模式。探索基于核心素养的愉悦性美术课堂的基本特征,形成有效的实践操作模式,初步形成基于美术核心素养构建愉悦性美术课堂的有效策略。 3、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到快乐,真正的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获得欣悦生命的感受,成为“生命有趣味者”。 |
||||
(四)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
||||
1、针对目前出现的小学美术课堂出现的“假愉悦”问题进行全面梳理整理。 2、 聚焦美术核心素养的要素,架构愉悦性美术课堂的基本特征,形成小学愉悦性美术课堂文化。 3、明确核心素养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探索和设计构建愉悦性美术课堂的策略和方法,形成基于核心素养之愉悦性的有效操作模式。 4、 对愉悦性美术课堂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有效评价,探究美术课堂获得愉快感的“点”。 |
||||
(五)研究方法 |
||||
1、文献研究法。阅读目前有关国内外关于愉悦美术课堂的文献资料,获得理论支持,及时进行分析、整理,并接纳和运用新的相关信息,确保课题研究的正确方向。 2、观察比较法。通过观察比较,调查问卷等方式,比较课题实施后学生的心理变化。 3、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座谈等多种调查形式,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现有基础等以及课题研究在实践中是否科学恰当等问题,为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撑。 4、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通过“实践——总结——反思——再实践”的科学认识理论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立足课堂,做足课堂,以课为基础,让学生参与其中。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 5、个案研究法。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跟踪分析研究,以有利于进行针对性地帮助、指导,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美术课堂的愉悦性。
|
||||
(六)实施步骤 |
||||
一、(2017.12-2018.1)准备阶段: 1、理论学习:查阅与愉悦课堂有效提问相关的教育教学专著; 2、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操作方法和实施步骤。 二、 (2018.1-2018.7)实施阶段: 按照课题计划逐步开展课题研究,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展开富有教学创意的教学实践,研究如何获得课堂愉悦感的实施策略。 三、(2018.7-2018.12)总结阶段: 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收集整理教学片段、教学反思、优秀课例,修改、完善教学设计,收集、整理收集资料,对课题进行自我评估;写出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实验研究论文和报告。 |
||||
(七)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
1、教育理念的创新: 美术核心素养与愉悦性教育理念相融合,彰显学生学习个性化的心理学习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2、形成愉悦性课堂文化的创新:充分调查学生,查阅资料,聚焦核心美术素养,架构愉悦性课堂的基本特征,形成小学美术愉悦性课堂文化。 3、学生学习适性化的评价方式创新: 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的活动反馈、课堂评测结果、调查表等资料,探索和设计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对课堂愉悦性进行有效评价,以此更有针对性地适应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
||||
(八)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构建愉悦性小学美术课堂的实施意见 |
方案 |
2017、12 |
金波 |
论文1至3篇 |
论文 |
2018、12 |
金波 |
|
构建愉悦性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案例 |
文集 |
2018、12 |
金波 |
|
阶段总结 |
论文 |
2017.6 |
金波 |
|
|
|
|
|
|
最终成果(限3项) |
课题研究报告 |
论文 |
2018、12 |
金波 |
课题研究论文 |
论文 |
2018、12 |
陈锋 |
|
|
|
|
|
|
(九)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包括:①主持人、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②研究基础,包括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文献搜集、先期调研和已有相关成果等;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
||||
(1)领导注重科研兴校战略,学校建立了严格的教科研制度和考核标准,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管理小组。 (2)为使教科研工作顺利进行,学校基本保证研究所需要的各种费用。有充足的教科研资源可以加以利用,可以采用先进的科研手段进行研究;有充足的人力和研究时间来保证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完成研究任务。 (3)本人研究意识强,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与水平。现已发表了论文五篇。 (4)本人研究生学历,学习能力、研究能力都很强。本课题研究立足课堂教学,有充足的时间保障,听课方便,评课及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化设备,录制课堂教学活动,仔细研讨。 |
三、课题主持人所在单位意见
本单位完全了解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十三五”规划课题管理的精神,保证课题主持人所填写的《申报评审书》内容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与研究者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适合承担本课题研究工作。同意申报。 在该课题研究周期内,本单位愿意为该项研究提供研究便利,如课题获准立项,本单位愿意根据课题研究所涉研究任务,提供适量的研究经费。
公 章 年 月 日 |
四、辖市、区管理部门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
五、常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公 章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