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区级
校级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题>>课题研究>>课题简介>>文章内容
《小学高年级语文结构性教学中阅读迁移力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4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蒋熙玲

小学语文结构性教学是基于小学语文学科知识“结构链”和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发掘教学内容结构,设计并实施具有生长性的系统过程结构,从而帮助学生获得小学语文的认知结构,即学科能力的教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许多经济发达国家都把阅读看成是一种“准生产力”。2015年的PISA考试,尽管中国在科学和数学两个领域比较领先,但阅读却仅高于经合组织平均分1分。中国学生低阅读量的现实催人深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其中的“科学精神”包括理性思维、批判精神、勇于探究,“学会学习”则强调“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等基本要点。

二十世纪,结构主义教育代表人物认为任何学科都存在基本的知识结构,主张以“结构”为基本框架去处理大量信息。

阅读迁移力的研究,更指向学生在阅读时运用所得知识、技能和情志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它是比鉴赏层次更高的阅读能力。披文得意只是阅读活动的前半路程,,运思及物是阅读活动的后半路程。读者通过鉴赏,从理智上洞察和情感上体味了作品的意蕴和美质之后,还要联系主客观的实际,完成文本向实践的迁移,实现作者写作的社会价值,达到读者阅读的最终目的。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并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不仅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更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必要手段。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